主页 > 汽车家电 > >正文

破题“课后三点半”:一场拯救童年“真空”的

来源:消费晚报   作者:李进

“妈,您今天下午三点半去学校接一下昊昊,回来就写写作业,少玩ipad,多听听英语。晚上让他多吃点牛肉。”

清晨6点,家住北京的80后服装设计师王萌嘱咐了在家帮忙带娃的母亲沈女士之后,风风火火地上班去了。

娃放学了,妈还在上班。这是多数中小学生家庭的现状。小学生的放学时间一般在下午3点-4点,而学生家长多数为双职工,下班时间普遍在下午五六点甚至更晚。在间隔出的2-3小时“真空”时间里,低年级小学生去哪里、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成为长期存在的问题。

“家里有个读书郎,父母操心操断肠。”对80后河南家长张志远来说,“鸡飞狗跳”的检查作业、“狂轰乱炸”的家长群和“课后三点半”并称送娃上学三大难题,而“课后三点半”则是其中的首要问题。

新学期伊始,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放学接送及看护问题,仍旧使上班族家长倍感困扰吗?答案是否定的。

 “三点半”放学,家长怎么办?

如果是几年前,不少家长会直呼“这个问题很扎心”。

当然,答案也有不少:一些小区家长组成“孩子接送团”,轮流请假接送;不少爷爷奶奶成了“保姆”,承担起了接孩子的重任;有的孩子一放学就送进“小饭桌”、“托管班”,每月费用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不同的答案背后,是每个孩子不一样的童年。

但是老人接送孩子面临着行动不便、接送能力有限等问题,而学校周边的“小饭桌”则多数没有教学或餐饮资质,一旦发生人身或食品安全问题则难以追责。

家长们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来解决孩子的托管问题:有的耗费大量的精力挑选托管班,有的向课外兴趣班求助增加托管服务,实在没人管的孩子则成为了“放养”儿童,冒着风险自行回家……

小小的课后问题,反映的却是大民生。这道考题的另一个答案——“课后服务”,在最近两年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在2018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答了记者有关“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提问。陈宝生表示,将通过多种模式解决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给家长接孩子造成的难题,要给年轻父母更厚实的“红包”。

而这个“红包”没有让年轻家长们等待太久。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也强调各地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

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弹性离校制度。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合理确定学生离校时间。安排学生参与各种兴趣小组或音体美劳活动。

中央政策出台后,各地为了解决“课后三点半”的难题纷纷“出招”。

“三点半”的地方特色

不少地方早已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南京的“弹性离校”、北京的“课后一小时”、上海的“课后服务”等。虽然叫法不同,但是都依据各地放学特点,切切实实在解决家长们心头的问题。

“西城中小学的‘城宫计划’真不错,既解决了家长提早接孩子的苦恼,又解决了作业辅导难的问题,一举两得。而且学校跟区内的少年宫合作,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让孩子的课余生活不会枯燥。”王萌对未来网记者表示。

“你看,这刚开学,老师就在群里让家长们报名托管计划了。”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向记者说道。

截图自某学校家长群。(受访者供图)

在山东临沂,有部分学校开设羽毛球、书法、英语、围棋等8个班,以课后免费社团的形式解决学生课后无人看管的难题。此外多个城区小学也开展了“奉献一小时温暖千万家”活动,由教师提供免费看护服务,将放学后一小时监管“真空时段”变成家长的“放心时段”。

各地积极探索“课后三点半”难题的解决办法中,山东、湖南、广西等相继出台了“弹性离校”“放心班”等措施,不少家长在采访中表示,这些课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双职工家庭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压力。

“这回总算能安心上几天班了,之前真是太痛苦了,每天下午3点多从单位出门接孩子,可接了又没地方放,只能带到办公室。这样不是个办法啊!”张志远感慨道,自从学校开设了“放心班”后,他心里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

从2018年起,安徽省合肥市在部分学校试点推出“课后三点半公益项目”,引入校外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课后公益服务。根据自愿报名选择,学生在每天下午三点半后可以免费参加剪纸、绘画、乐器、书法、魔方等特色课堂。

“学校课后服务安排得非常好,它不仅解决了我们上班族无法接孩子的问题,也帮助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孩子在家做作业就是拖拖拉拉,但是自从在学校后,孩子们之间做作业也会有比较,做题效率越来越高。”安徽芜湖的朱瑞向记者表示。

除了常规的课后服务,厦门、北京等地还增设了“互联网+管理”和“无缝交接”等“新玩法”。

据媒体报道,厦门的课后延时服务平台——“i厦门”主要用于课后延时服务信息管理,实现学生家长在线申请、自动统计、自动编班、离校告知等管理功能,提高课后延时管理水平。平台试点期间按月计费,小学生每生每月50元,幼儿园每生每月60元。

“以前,因为家长没能及时接走,有的孩子大冷天也要在外面等着,现在我们学校实行了学生‘无缝交接’,家长和学生都能放心了。”北京大兴区某小学校长介绍说,放学后,班主任把不能及时回家的学生带到延时服务教室与值班老师签字交接。同时,学校保安负责接待家长,指引家长到教室接孩子,家长孩子互相确认后,才能离开校园。该校长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帮助确实有困难的家庭。”

未来网记者还注意到,在多地出台的规定中,都明确课后服务遵循自愿的原则,同时,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而在去年年底,教育部关于介绍基础教育有关热点难点工作进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道,“据调查统计,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等13个省份出台了课后服务实施办法;南京、杭州等18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印发了具体实施意见;北京、天津、济南、青岛、沈阳、长春、武汉等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24个大城市总体上有近七成的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

补贴式的免费托管

解决了“孩子放学去哪”的问题后,托管收费则成家长们关心的另一个重点。

越秀区是广东省广州市最早开展校内托管试点的区,该区多所小学学生放学后可以在学校托管至17时离校,部分试点学校托管有的让学生在班级自习,老师看管辅导;有的开设兴趣班免费教孩子体艺项目;有的把体育俱乐部引入校内,收取一定费用。除了有特殊的培训项目外,大部分学校表明,课后托管服务不向家长收费,而由财政资金补贴,标准为每生每天2元。

长春市财政将为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买单,课后托管经费专项用于保障学校开展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产生的开支,课后托管经费将按生均每天2元安排,长春市财政将市级承担的小学生免费托管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记者注意到,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有的地方采取纳入财政预算,向学生家长提供免费晚托服务,例如上海、杭州和南京。还有一些地方探索成本分摊机制。

自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实行“弹性离校”。学生参与“弹性离校”期间一律实行免费。

而在上海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目前阶段,不向学生或家长收取费用,所需看护费用由财政经费解决。

北京市则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学校为学生提供体育、文艺、科普等内容的课后服务。

课后“课程”让学生“既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各地“课后三点半”规模初现,2019年春季学期,课后服务除了在更大范围内落地,也在部分地区迎来升级改进。

不过,术业有专攻,学校老师的专业能力有限,无法全面的满足学生多元化兴趣需要。学校如何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是件颇费思量的事。

在成都,一些学生则享受到了3+1+x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steam课程、创新实验课程、DIY课程、足球等都是备受欢迎、需要“拼手速”的热门课程。“X”素养类课程群,含拓展类、探究类、特色微型课程、生涯教育等课程;必修课程归为探究类,包括创新类课程以及少年军校课程。目前,定制化课程包括弦乐、管乐、古典芭蕾、尤克里里、马术、高尔夫、保龄球、赛艇等。

而在漯河市宇华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选报会”上,60多种校本课程逐一展示在家长和同学们面前,电脑绘画、创意DIY手工、泥塑、剪纸、中国象棋、葫芦丝、钢琴、古筝、舞蹈、演讲与口才、主持与表演、视频编辑、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有发展艺术特长的,有培养兴趣爱好的,有锻炼体魄的,也有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开展培优补弱的,可谓应有尽有。着实让家长和学生挑花了眼。

南京市将5个区将试点引进优质体育与科技教育资源,拓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内容。比如,邀请各类省级体育社团运动项目专家进校园,开展球类运动、田径、操舞、水上运动等体育项目教学活动;安排学生在学校科技活动场所完成科技类动手实践活动,包括机器人设计与搭建、编程设计、开源硬件开发等。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校长林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减负增效这样的一个要求提出以后,我们要求课后的作业时间应该是控制在高年级最长的时间是课后一小时完成。所以剩余的时光干什么,把科技、文体类的活动融入进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在校内托管不断玩出新花样的同时,校外培训机构也寻找到了进校生机。

未来网记者了解到,已经有包括山东等多地提出,各县区、各学校师资力量、实施条件不足的,可通过发展社会志愿者、购买第三方人员和有办学资质机构的服务等方式予以补充。

日前,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托幼工作现场推进会,全面部署了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3至6岁学前教育、小学生下午3点半后校内课后看护服务工作,要推动小学生下午3点半后校内课后服务实现从“有人看护”向“看护得好”转变。会上还提出,要在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开展自习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艺术、体育、劳动等素质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鼓励引导学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公益性机构和志愿者,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未来,课后三点半将会走出一条拥有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之路。(未来网记者张冰清)

头条新闻